不惑之年理财求稳 案例点评找经验

时间:2016-01-11 来源:【世华财讯】



不惑之年的中年人怎样理财?他们一般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事业,需要承担起家庭育儿养老之重任,理财多以稳健为主,决不贸然投资,他们遵循的原则就是四个字——稳扎稳打。
  据上海金融报3月11日报道,从年龄段看,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,目前多在37—46岁之间。这个群体经历了半辈子的努力,如今大都上有老、下有小。肩负责任除了自身的事业与家庭外,还须面对儿女教育、老人赡养等一系列问题,可谓担子不轻。
  因此,对他们而言,理财多以稳健为主,决不贸然投资。毕竟人生尚有几十年,倘能合理规划、理性投资,最终小有收获,那么当属“成绩可以”,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形容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,那就是———踏实。
  不是吗?与年轻一代相比,他们是一个复杂的群体。他们成长于计划经济之下,经历过不少事,也吃过不少苦。或许,这么一路奋斗而来“造就”的丰富阅历,无意间亦使他们少了些自我,多了一些兢兢业业,甚至过于“谨慎”。但毕竟身处人生发展的黄金期,他们中的不少人事业有成,生活较为稳定。
  由此,基于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事业,及需承担起家庭育儿养老之重任,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的理财之道,多给人以保守感觉。事实上,他们遵循的原则就是四个字——稳扎稳打。
  储蓄最保险
  人物:杨阿姨
  年龄:45岁
  理财观:钱放在银行最安全
  杨阿姨现年45岁,因所在单位效益不好,加上身体状况欠佳,她两年前便待岗在家。尽管自己的工作没着落,但杨阿姨的丈夫早些年已辞去厂里公职,同友人一起下海经商,几年下来倒也收入颇丰。因此,一家人生活还属无忧。
  不过,虽然家里有些“财力”,可一说到理财,杨阿姨却明显没有做到“与时俱进”。在她看来,钱放哪儿都不合适,只有存在“为人民服务”的银行,才是最最保险。
  “虽说这几年老公的生意还不错,但他挣点钱也不容易,辛辛苦苦常往珠海那边飞,一去就是个把月。家里的生计、孩子的学费,基本都靠他辛苦赚来。都说投资有风险,所以我一直认为,把钱存在银行里收利息最安全。”瞧,在杨阿姨眼里,有了钱就存银行,堪称惟一的理财法宝。
  “我知道现在外面都在谈理财,可以前这么多年,我们过的都是穷日子。也就近几年,经济状况开始好转,好不容易有点积蓄,拿出来做投资,万一亏了可咋办。所以,我自己不炒股,老公也听我的没有‘冲’进去。想想看,当年股市从2,200点一路跌到不足1,000点,要是套在里面,最终不得不‘割肉’就惨了。”
  且不论在拿主意投资理财方面,杨阿姨的老公是否有点“气管炎”,总之杨阿姨就是这么直白:“二十年前,根本就没有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,金融机构除了银行就没有其他的了。大家有点钱,除去日常开销都拿去储蓄,延续到现在也没啥不好嘛。
  只可惜现在的存款利息太低,跟以前没得比,还要缴纳利息税。如果存个活期,还真拿不到多少利息。”看来在存钱上,杨阿姨还是有那么点“小小遗憾”。
  点评:虽说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都较为保守,但拿杨阿姨的理财观来说,显然有点保守过了头。其投资理念以“本金安全,适当收益”为宗旨固然不错,但只把鸡蛋(资金)放在一个篮子(银行储蓄)里的做法,未免会引旁观者“好笑”。
  其实,像杨阿姨夫妇这般准退休族,要实现在风险控制的前提下获得稳定收益,基本方法之一当然是分散投资。除了存款储蓄,杨阿姨大可购买一些各大银行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,以另获收益。
  此外,国债、货币市场基金等亦不失为良好选择。更重要的是,既然杨阿姨身体状况欠佳,那么买一份保险就显得相对重要,不妨可以考虑选择一些“实惠”的险种投保。更何况当今保险所具备的功能,除了保障外,亦可做储蓄、投资、避税之用,何乐而不为?
踏准时代节拍
  人物:张先生
  年龄:38岁
  理财观:不轻易随波逐流
  张先生现年38岁,任职某国有企业科级干部。妻子现年35岁,是一家外贸公司的外销员。与年轻一代相比,夫妇俩的事业正处于发展黄金阶段,两人经历较为丰富,经济收入也甚优越。由于生活稳定,兼具较强购买力,他们的理财需求处在旺盛状态。说起理财“斩获”,除了投资股票、基金、保险等常规“项目”外,数年前于房产市场的一次投资,亦称得上是张先生的“成功之作”。
  1995年,张先生听从朋友建议,花18万元在市区买了一套72平方米的两室一厅。随后,1997年搭上单位货币化分房的末班车,张先生又幸运地分到另一套两室一厅,同年便用此做了结婚新房。
  自2000年起,上海楼市的价格从二千、三千元每平方米单价开始“启动”,继而不断升温。2001年,张先生将那套72平方米的两室一厅挂牌,很快便以33万元出售,赚了15万元。
  2008年年底,楼市历经调控,房价一度下探。张先生夫妇又将所住两室一厅出售,所得加上一些积蓄,用96万元购买了一套120平方米的三房两厅新房,从而再次实现了以旧换新、以小换大的安家“升级”计划。
  用张先生的话来说:“我们这个年龄层,都有一定的生活阅历,投资一般较为理性,不会随波逐流。比如买理财产品,就不会轻易听信广告,而是自己多方比较。投资房产这种大手笔,更要有自己独立的判断,一旦选定就果断出手。”
  点评:在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中,其实有不少像张先生这样突然“中产”起来的。比如赶上了货币化分房的末班车;又如赶上了股市(1998—2001年)三年直冲2,200点之牛市。说到底,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跟对了大势。
  不过,对已人至中年的张先生们来讲,此时理财还是以稳健为主,忌再投机。比较合理的,是以30%资金进行风险投资,60%或以上资金进行理性投资。
  合理规划早动手
  人物:汪先生
  年龄:37岁
  理财观:合理规划最重要
  现年37岁的汪先生,在某金融机构工作,目前月薪1万余元。
  妻子33岁,任职某公司职员,月薪4,000余元。夫妻俩每月合计收入1.5万元。年收入税后20万元。两人都缴纳三险一金,住房公积金每月合计3千元。
  对于理财,汪先生夫妇是标准的“稳健”一族,他俩严格遵循“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”的原则,实行分散投资。目前,夫妇俩名下已有50万元左右的金融资产,包括10万元国债、1万美元的3年期外汇理财产品(预期收益3%)、30万元的2年期信托产品(预期收益4%),及大病保险(保额每人10万元/年)和意外保险(保额每人50万元/年)。
  汪先生夫妇的金融资产配置几近完美,称得上是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的理财“模范”,其理财亮点在于“合理规划”。多年来,夫妇俩都与汪先生父母合住,未曾购置自己的房产。最近,他们开始考虑购房,为此当然需要做好充分的前期规划。一番核计,夫妇俩最终把购房时间定在了两年后,或是国债和信托都到期后。
  汪先生认为,首先,夫妇俩年收入20万元,目前年支出约7.2万元。因从未购房,每年可积累公积金3.6万元,合计每年有16.4万元结余,且金融资产大都属中期投资产品。两年后,夫妇俩又可结余32.8万元。其次,上海楼市目前正处微妙调整阶段,后市可望稳中有降。两年后,楼市走向当基本明朗,适宜出手。
  此外,汪先生夫妇打算购买120平方米左右的三房二厅。假设房产单价为10,000元,总价约120万元。若购房利率水平和现在相差无几,则把所有到期金融资产本息约53万元加上这两年结余的32.8万元,留出半年日常支出所需现金3.6万元,剩余82万元用作首付,其余就办理38万元的按揭贷款。假定贷款期限10年,采用等额本息还款法,每月还款4,240元,不到家庭收入三分之一,对生活水平就不会造成很大影响。
  点评:汪先生的理财属非常稳健。尤其在合理规划方面,显得甚为“道地”。不过,他也有多数这一年代出生的人的特点———保守有余,灵活不足。其实,国债、信托、外汇理财都属中长期低风险产品,收益率较低,均未超过5%。以汪先生夫妇的年纪和收入情况,在稳健之余,亦可考虑投资股票型基金,甚至可买些大盘蓝筹股。一句话:所谓理财,吸取各方经验才能更好地“打理”钱包。早一天理财,早一天享受生活。



上一篇:未婚女性理财案例分析:从强制储蓄开始
下一篇:投资于开放式基金有哪些小窍门
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

联系我们:

东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

  • 北京市西城区锦什坊街28号2-4层
  • 100033
  • 010-66295999
  • 010-66295888
  • 400 628 5888

职位招聘

目前我们有0个职位空缺,马上加入我们吧!

了解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