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东方看点|食糖大幅度减产,建议关注糖周期》
时间:2023-04-28
北半球主要食糖生产国包括印度、泰国、欧盟和中国。根据印度糖厂协会数据显示,印度已经于今年1月将本榨季产量预估从此前的3650万吨大幅下调至3300万吨,因国内供应短缺,本榨季政府仅发放了600万吨的出口配额,而上一年度出口量达到1100万吨。泰国截至4月2日累计产糖1102万吨,较上一榨季仅增产100万吨。我国而言,本榨季由于广西地区干旱,食糖产量预计不足900万吨,已是连续第二年减产。南半球开榨在即,尽管巴西存在较高丰产预期(或创纪录的达到接近3800万吨),但这并不意味着四季度前世界市场就能看到这些糖。巴西的物流是本榨季重要的问题,由于粮食产量创纪录,超过80%的食糖通过桑托斯港出口,玉米占40%,大豆占25%。糖的出口码头也经营谷物,分配给糖的运力已经被占用。
东方基金研究部认为:连续两年的减产加疫情后的消费复苏,我国食糖工业库存已经降至合理水平。根据中国糖业协会统计显示,截止至3月,全国累计销售食糖437万吨,同比增加67万吨;累计销糖率50.2%,工业库存低至435万吨,库存为近十年来最低水平。国际原糖价格屡创新高,食糖进口成本4月船期高达7600元/吨,10月船期也在7100元/吨以上,而柳糖现货6500元/吨,进口利润全线关闭,国内食糖供需或将由平衡走向短缺,可能将进一步使得国内食糖定价权向进口糖转移。关注糖周期发展。
|
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