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方基金投资总监于鑫:相信复利的力量

时间:2013-12-16 作者:【郝宁】 来源:【证券市场周刊·红周刊】



买入低估股,然后慢慢等,这就是东方基金投资总监兼基金经理于鑫的投资策略。曾经他等来了“金牛奖”,而今还在等待长期复利带来的收益。于鑫信奉价值投资,坦承对高估值有天生的恐惧。
  从2005年开始,于鑫在东方基金一待就是8年。从和别人搭档管理东方精选,到管理东方策略成长,再到接管东方龙,远离股市喧嚣,做足确定性是他一贯的风格。他坦言,我们这个年代出生的人,已经不太喜欢“追星”。
 
  以低估值加确定性成长战胜市场
  《红周刊》:踏入股市多年,能不能向我们讲述一下您的投资风格?
  于鑫:我属于自上而下型。首先,要确定这个行业是否有前景,然后会关注估值优势明显且拥有产业积极变化预期的品种;另一方面则是估值优势明显且下游需求稳定的个股。上一个熊市对我投资风格的形成有比较大的贡献,我深刻地理解到复利的重要性。市场长期来看就是不断上涨的,你只要少犯错误就能不断盈利,以少胜得大胜。另一个对我投资风格帮助很大的是《投资者的未来》这本书,从中我理解到了低估值加确定性成长,可以远远战胜市场。
 
  《红周刊》:在您那么多年的投资生涯中,一直秉承的理念是什么?
  于鑫:我相信复利的力量,因此在选择标的时尽量基于稳健考虑,倾向于低估值品种,“耐得住寂寞”。比如银行、保险、食品饮料、商业贸易等行业,其中的公司市盈率低、成长性确定,虽然在今年表现相对不佳,但我相信未来一定能带来不错的回报。
 
  投资股票就是拿钱买钱
  《红周刊》:您基本上是以估值为一个核心考量因素?
  于鑫:我买的大多是低估值股票,从长期看,这些股票的收益要好于市场的平均水平。做波段投资会很累,也很难,而选择低估值股票,只需要一直持有就可以。投资股票就是拿钱买钱,拿今天的钱买明天更多的钱,我相信讲故事也许能带来短暂的喜悦,但过后必定是一地鸡毛。这就是在今年,大多数基金经理转向投资创业板股票时,我仍然高配并坚守低估股的原因。
 
  《红周刊》:只看估值似乎是个省劲的赚钱办法。
  于鑫:对,但是要会判断企业的价值。很多股票通常来讲5~10年的利润,会比现在的市值大很多,这是我买它的理由。我先是觉得这个行业本身没有问题,行业增速得比GDP快,然后是被低估的或者估值没那么离谱,但筛选下来这样的行业真的不多。比如保险,我感觉这个行业前景是不错的,未来的发展空间还有4~5倍,在10年之内可以看到。
 
  《红周刊》:您一般采用什么方法对股票进行估值?
  于鑫:其实,研究和熟悉估值原理的投资者都知道,股票估值的方式无外乎两大类,即相对估值法和绝对估值法。在常用的相对估值法的PE和PEG估值中,投资者要预期未来3年的复合发展速度,一般来说,一个成长型公司的发展速度不会低于30%。当PEG<1时或PE<发展速度值时,就认为是被低估的,数值越低,安全边际越高。假如一只股票未来3年的发展速度估计为20%,那么它的合理PE应为20倍,低于这个PE值后就值得买入。
 
  《红周刊》:如果一个行业具有前景但估值并不低,应该怎么办?
  于鑫:那就只能去等。你把这些行业列出来,看哪些行业长期会存在,哪些行业增速比较快,然后去选择那种性价比高的行业。有的行业可能是增速慢一些,但它的估值足够低了,像银行、地产。当然,要控制住回撤的风险,而且你选好的股票假如跌了30%,你是割肉还是补仓,这个很重要。你要割肉就是损失掉了,你要补仓觉得买入的位置将来还会挣钱,那么跌下来再买也许就能赚更多,剩下的就是等待。所以说,我止损的不多,更多的都是摊薄。
 
  不听故事 坚持基本面判断
  《红周刊》:一定要拿今天的钱去买明天的钱,而不是故事?
  于鑫:对的。我确信今年拿1块钱能买到明天的2块钱,才会动手。如果我根本就看不到希望,为什么要去参与。你可以用历史、用现在推导未来,而中间的这个时间成本,我是贴现过来的,就跟计算债券的内在价值如出一辙。
我选择的公司未来增长幅度可能比较小,但不会比行业低就行了。因为你看好的这个行业增速比GDP快,你选的公司盈利增速又比行业快,这就足够了。那些看似高增长的伪成长股,今年中报不达预期,三季度不达预期,年报不达预期,明年一季报还是不达预期。
业绩可以告诉你,它的故事已经无法再讲下去了。
 
  《红周刊》:一看您就是个不爱听故事的人。
  于鑫:故事有什么用,只不过是帮着大股东套现罢了,人家过好日子,用的是你吃窝头攒下来的钱。巴菲特是选择以合理的价格买入预期增长确定的成长股,并不是去追那种很狂热的股票,那种股票可能在短期内股价波动很大,但是下滑的速度也会很快。
 
  小心忽悠型的伪成长股
  《红周刊》:很多个股利润增长了不少,但股价却迟迟未动,为什么?
  于鑫:我们知道,很多个股需要用盈利增速去消化此前的高估值,但是真正的成长股到底有多少?在如此高的估值下值不值得冒那个险?很多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质地其实不如A股主板,因为当时在主板上市的公司好多都是龙头,而现在的创业板公司就类似于这些主板公司身上的“猪毛”,猪长大了,附着于上面的毛才能变长。你去看一下那些元器件公司,其实就是做点零部件,竞争格局也不好,不配有那么高的估值。
 
  《红周刊》:但并不是所有估值低的个股,都在您的关注范围内?
  于鑫:当然。选择那种估值低的个股,前提是这个行业将来一定能够成长。比如钢铁行业,估值虽然很低,但未来没有翻一倍的空间,而且行业内的竞争格局又那么烂,用波特的五力分析,你会发现这个行业毫无前途,其实就是个加工行业。然后再加上地方政府的干预,谁也不肯退出,所以长期来看是没有投资机会的。像有色加工也是一样的,这边进矿石,那边出成品,就是个加工厂。
 
  《红周刊》:您是如何发现忽悠型公司的?
  于鑫:举个例子,最近大家都在推荐的一家公司,我亲自调研了一下。因为以前也见过这个公司的领导,但他现在讲的故事还是跟3年前一样,只不过换一批人去骗。那家公司超募了好多,但是今年的利润大概也就8000万,其中可能有一些还是政府补贴。但这家公司实际上已经炒到120亿了,市销率30倍,也就是它的销售收入都是利润,还需要30年才能回本。如果刚上市的时候就告诉你它是龙头,告诉你他要做什么,3年之后还是告诉你同样的故事,你还相信吗?
 
  《红周刊》:一般是如何选择准备要调研的公司?
  于鑫:先看财务报表直接可以筛掉一大批,看行业是否有前景再筛掉一批。进行实地调研后,你会发现有些公司是蒙事的,然后你再跟董秘面谈,就看这个人能力如何,是否值得信赖,看他对于行业未来怎么看,对企业发展有没有一个定位,思路清不清晰。一般董秘都是老板自己挑的,人以群分、物以类聚。
 
  投资风格要尽量固定
  《红周刊》:对于像今年所谓的成长型股票,您一点都不涉足?
  于鑫:也不是,对于成长型股票,我会以小仓位去尝试一下。今年的网游股我买了一点,只不过没有赚那么多。我在泡沫还未破灭之前赚到钱了,所做的事情比大多数投资者强就行,因为他们是在上面赔钱的。我用赚到的资金再转移到核心配置中去,这样就可以买到更多的优质股。
 
  《红周刊》:您的操作基本上不太会考虑市场风格的问题?
  于鑫:投资理念最好要固定,做风格轮换是件很难的事。你每选择一个方向,实际上内心是有一个强大的动力来驱动你的,要不你怎么能一直坚定地持有股票,不畏大盘长时间的波动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,你很难自我否定,把手中股票全盘换成另外一种风格。
 
  新经济很难颠覆传统经济
  《红周刊》:那对于众人追捧的新兴产业类股票呢?
  于鑫:所谓的新兴产业、新兴经济,这些概念每隔几年就会变化一批,有些行业的生命周期很短,凭什么定50倍市盈率、100倍市盈率?我们现在都认为新经济会颠覆传统经济,但若干年以后发现,新经济只是配合传统经济更好的发展,传统经济领域仍旧会有突出的表现。你看那些讲大数据的人天天都说颠覆,未来你会发现这只不过是传统行业的一个工具罢了。
 
  《红周刊》:您对于大消费是否比较看好?
  于鑫:我觉得其中的食品饮料和百货行业前景不错。像中低端白酒可能未来市场空间比较大,但一定要是全国性的品牌。区域性的白酒,你指望它们铺遍全国的可能性太低了,只能在它那个区域内深耕。此外,百货这个业态在中国还是有很强的生命力,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,百货的液态也在升级。
 
  《红周刊》:那大消费领域中的医药板块呢?
于鑫:医疗服务还好,就是贵;制药板块我反而不太看好,很多企业其实并没有多少核心竞争力。很多人看好中药,我也不认同。多数中药其实并不治病,很多都添加了西药的成分。不是说我彻底不看好医药这个行业,只是觉得相对于目前的股价,很多医药公司不该值那么多钱。当然如果想配置医药股,一定要寻找具有较强研发水平,销售能力也还可以,再加上估值比较低的个股,而我认为这在A股市场中只有两三只。


上一篇:东方基金:继续关注改革主题的投资机会
下一篇:东方基金2014年投资策略报告:改革...
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

联系我们:

东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

  • 北京市丰台区金泽路161号院1号楼远洋锐中心26层
  • 100073
  • 010-66578700
  • 010-66295888
  • 400 628 5888

职位招聘

目前我们有0个职位空缺,马上加入我们吧!

了解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