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投基者”的非理性特征

时间:2012-07-05 来源:【证券时报】



“这个基金已经1.8元了,太贵了。”跟基金投资者接触过的人,一定听过类似的话。对基金净值 “恐高”的现象,在中国市场普遍存在,很多普通持有人倾向于赎回高净值的基金,转而认购新基金或净值较低的基金。正是摸准了这种心理,在2006年、2007年的牛市中,仅基金分拆这一普通的营销策略就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参与。
但投资者忽略了一点,净值高的基金往往意味着过去的投资能力优秀,应继续持有;新基金无历史业绩可供参考,其投资能力无从知晓;而低净值的基金更说明其投资能力偏低。因而,从这一点来看,投资者赎回“贵”基金,申购“便宜”基金的做法并不妥当。
除了回避“贵”基金,“赎好留差”的做法也在过往的投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明显。2010年一季度,A股市场出现小幅下跌,投资者厌恶损失的行为开始出现,业绩最差的一组基金规模非但没有下降,反而出现了大幅增长,甚至超过了业绩最好的一组基金,而其他业绩较好的两组基金则出现了净赎回。
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就是:当投资者持有的基金处于盈利状态时,财富带来的边际效用递减,卖出基金的期望效用大于继续持有基金,持有人倾向于赎回基金;而当基金处于亏损状态时,亏损带来的负边际效用递减,持有基金的期望效用大于赎回基金,持有人倾向于持有基金。于是形成了“劣胜优汰”的赎回法则,加剧了绩优基金的赎回压力。
我国基金行业发展历程尚短,国内投资者整体的投资行为仍然具有很多非理性特征。作为专业市场参与者的基金公司,应从重视首发转向注重持续营销,从单纯销售产品转向满足投资者投资需求、加强投资者教育等方面来减少投资者的各种不理性行为。


上一篇:投资是一辈子的事业 不要计较短期得失
下一篇:从经济增长阶段看投资型行业分类
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

联系我们:

东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

  • 北京市西城区锦什坊街28号2-4层
  • 100033
  • 010-66295999
  • 010-66295888
  • 400 628 5888

职位招聘

目前我们有0个职位空缺,马上加入我们吧!

了解更多